一个网站建设爱好者,技术交流,相互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我的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选择题
发布时间:2023-03-09 17:30:38 栏目:我的自考 阅读量:1336 作者:webcms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P33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P35
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到 19 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思想的 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P36
4、德国古典哲学最高成果:【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P36
5、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P37
6、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 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P38
7、【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P39
8、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就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 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P40
9、列宁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夕和革命胜利以后,多次 谈到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P42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 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P42
1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45-46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最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 有科学性,不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 归宿。
1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P47
1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期的具体理想,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P49
14、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中的实际问题】。P52
15、【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P53-54
16、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P60
1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P60
18、【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或不可能彻底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P60
19、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P60
20、【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P61
21、19 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P61
2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五行说”、“元气说”。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61
2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二是形而上学性,三是直观性,四是不彻底】。P62
24、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63
2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 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 必然导致【唯心主义】。P64
2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P64-65
27、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人们通常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P65
28、【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P66
29、唯心主义又走上另一个极端,【片面夸大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把意识看成是世界的本原】。P66
30、实践的基本形式。P68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第三,【科学实验】。科学实验的目的不是直接改造世界,而是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
3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P70
32、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71
3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P73
3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P74
3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P75
3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P75
3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P78
3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P79
39、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P82
40、【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P83
4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85
42、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P89
43、事物的【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二者始终存在着矛盾。P90
44、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两个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P92
45、自然规律是通过【自然界的力量相互作用形成和实现】,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P92
46、意识的起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94
47、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P97
48、【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P97
49、“揠苗助长”反映的道理是【违背了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P97
50、党的思想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P98
5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P70
5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中来,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P102
5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的表现。P102-104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P103
55、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P105
56、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区别了开来,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P108
57、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对这个问题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如黑格尔。P108
58、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P109
59、【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P110
60、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 人们是无法根据零碎不全与不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造岀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的。【第二,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P112
6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P113
62、【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P115
63、真理的属性:【客观性、相对性、绝对性】。P116-118
1)【客观性】。其一,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也就是说,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其二,【真理的客观性还在于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绝对性】。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 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相对性】。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拓展。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64、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P117-P118
65、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的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问题上的革命性变革。P119
6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国家层面】的凝练表达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凝练表达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凝练表达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P122-P123
67、党的思想路线叫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P125
68、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的领导路线和工作路线。P126
6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P129
70、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第二,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P130
71、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包含【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P130-131
72、【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 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P132
73、从社会意识主体范围来划分【①个人意识②群体意识】。P132
74、生产力含义和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P134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这是以物质实体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3)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75、上层建筑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 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P139
76、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有两种:P141-143
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1)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其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①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因而人类历史就相应地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②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 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
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就有了一个技术社会形态序列:【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一信息社会】。
77、(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1 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P143
7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 有主次之分的】。P146
7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P147
80、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P147
81、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划分阶级P149
82、【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P149
83、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这是由【国家的本质】决定的。P151
84、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P152
85、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P154
8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社会属性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劳动、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P156
87、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和特征,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对人的本质的界定,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P157
88、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P161
89、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P163
90、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P169
91、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 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P172
9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货币的本质是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P172-173
93、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P174
94、【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P176
95、【剩余价值】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P180
96、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P180
9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 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P180
9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P181
99、【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P185
100、资本积累主要会产生三个后果:【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②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③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P186-187
101、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P189
10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生产阶段】。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销售阶段】。销售阶段就是由商品资本转化为增殖了的货币资本的阶段。P189
103、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以年为单位)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区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与此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用 I 来表示),第二部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用 II 来表示)】。P191
104、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P193-194
105、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其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P193
106、银行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P195
107、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P195
108、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阶段】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P196
109、【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P197
110、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P197-198
111、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 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P201
112、【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P204
113、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P209
114、到 20 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P211
115、在这种条件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它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P214
116、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P214
117、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P214
118、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P215
119、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但垄断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P216
120、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先出现的是【一般垄断或者私人垄断】,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又出现了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216
121、资本主义国家对私人企业进行规范和管制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P220
1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P221
123、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实现的。 P221
124、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一手就是【资本输出】。P223
125、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写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写的《太阳城》】。P242
126、【19 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P242
127、1847 年年底他们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起草并于 1848 年 2 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P243
128、【俄国】无产阶级于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在彼得格勒举行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P245
129、1869 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里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P266
13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P267
13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新型政党,它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P268
132、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P274
133、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其发展进程中,将经历低级和高级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狭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则专指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P273-274
13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且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P275-276
135、人类历史上突出表现为由工农分工、城乡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P279
136、【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P289

 


  • 热搜榜 2023-06-14 21:53:08

    文章不错非常喜欢

评论:

IT视频教程
Copyright © web小工匠 保留所有权利. 渝ICP备15008469号 网站地图